机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机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试点省市迎来首次大考多地冲刺履约推升碳交易量-【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6:53:48 阅读: 来源:机芯厂家

试点省市迎来首次大考 多地冲刺履约推升碳交易量

记者注意到,在履约期临近之时,多地出现了推迟履约期的情况。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截止日期迫近以及相关处罚通知的出台,企业履约冲刺或将致各地碳排放成交量暴增。

  继2013年中国碳市场走过“元年”之后,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多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于今年6月进入首个履约期。按照各省市出台的管理办法,各地都要在6月底以前履行清缴义务。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履约期临近之时,多地出现了推迟履约期的情况。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截止日期迫近以及相关处罚通知的出台,企业履约冲刺或将致各地碳排放成交量暴增。

  多地推迟履约期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各地发改委部门核定,企业可以取得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该“合法”总量即为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较多时,超出部分需花钱购买;若企业实际排放较少,剩余部分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获利。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上述7个省市开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总量规模近8亿吨,覆盖企业约2200家,配额量占各地区排放总量的30%-40%,试点期至2015年结束。

  此后各地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均稳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13年底,广东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四个行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根据规定,这四个行业中2011年、2012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及以上的202家企业被列为首批控排企业。

  今年3月1日起,《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对企业碳排放量的核查情况,2013年-2014年度,免费发放97%的碳排放配额,另外3%需企业通过竞价购买。上述办法规定,每年6月20日前,控排企业和单位按省发改委核定的本企业(单位)上年度实际碳排放量,完成上年度配额上缴工作,未足额清缴配额的控排企业和单位,由省发展改革部门责令履行清缴义务。对于拒不履行清缴义务的企业,在下一年度配额中扣除未足额清缴部分2倍配额,并处5万元罚款。

  不过6月20日前广东省排控企业完成上年度配额上缴工作的规定“落空”。6月12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在7月15日前,广东省水泥、石化、电力和钢铁四大行业的202家企业清缴完2013年度碳排放配额。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履约期限由此前的6月20日延迟至7月15日。

  此外,天津等多地也推迟了碳排放交易的履约期。按照此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纳入企业应于每年5月31日前完成履行遵约义务。今年6月5日,天津市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企业2013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纳入企业积极关注碳市场价格,认真做好配额管理工作,注销或上缴2013年度履约配额,履约截止日期变更为7月10日。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是这些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推迟履约期的主要原因,政府需要进一步做好碳排放交易的公平性和强制性。

  履约率低位徘徊

  实际上,伴随着相关规定的落定,不少地方企业的履约率始终在低位徘徊。

  以深圳为例,2013年6月深圳在国内率先启动强制性碳交易,被纳入管控的单位包括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按照规定,6月30日之前,实际排放量超出政府签发的配额部分,必须通过市场购买补足,并完成报备。如果届时仍有企业未向市场购买超额排放的碳,将面临严厉处罚。但截至6月下旬,仅有400余家管控单位完成履约,履约率不足70%。

  上海市碳排放方面人士此前也曾透露,截至6月18日,共有118家企业完成了履约,配额清缴量比例约为70%。针对近30家履约仍有缺口的企业,相关部门近日召开专门通气交流会议,就企业自身配额情况、入市流程、履约安排、违约责任和风险、有偿发放等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与会企业均表示都已在按履约时间节点抓紧做好本企业相关流程,并按期做好清缴工作,积极履行清缴义务。

  由于不少企业对于碳排放交易意识的滞后,导致履约期到来前“临时抱佛脚”的公司不在少数。进入6月以来,光顾深圳碳交办的人越来越多,深圳碳交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管控单位平时不重视,随着履约期临近,发现配额出现缺口,政府要动真格后,就跑来申诉、说情。

  相关分析认为,由于对新鲜事物存在陌生感,且配额缺口带给企业的经济支出不是太大,加上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身配额是否够用,导致不少企业在面临“宣判”截止日迫近之时开始慌了手脚,亡羊补牢。

  碳交易量暴增

  随着履约期的临近,多地政府对于碳排放交易开始推出动真格的处罚措施。以北京为例,6月19日,北京发改委发布《关于责令重点排放单位限期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约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排放单位于6月15日前完成2013年碳排放配额清算(履约)工作,并公布了目前尚未履约的企业名单,未按时间进行履约的企业将会处以市场均价3至5倍罚款。

  6月12日,一份关于对未按时足额提交配额履约的碳交易管控单位进行处罚有关事宜的公告,分别出现在深圳发改委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其中规定对未按时足额履约的企业予以处罚,控排企业迅速变得紧张起来。

  政府的强势态度使得缺口企业不得不从市场购买补足,这导致各地碳市场的交易量上开始出现飙升。以深圳为例,6月12日通知下发之前,每天的交易量约为10000吨,但从12日起,交易量一天一个台阶往上涨,13到15日的交易量分别为22000吨、30000吨、44000吨,6月20日的交易量更是直线上升至12万吨,交易量再次被刷新。

  6月25日,设于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北京市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平台放出巨量交易,成交量达到559534吨,成交额1626万元,分别创下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单日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最高记录。

  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北京碳市场成交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尤其是进入6月份履约期,市场大为活跃,成交纪录屡被刷新。以6月25日为例,该平台当日成交包括线上公开交易45444吨,成交额248.68万元;线下协议转让2笔,成交量51.41万吨,其中一笔的交易量高达40.63万吨,也创下迄今中国碳市场单笔协议转让的新纪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收市,北京碳市场累计成交148万吨,成交额6450.86万元。

  上海市碳交易6月也喜获丰收。进入6月份履约期以来,上海碳市场交易日渐活跃,日交易量屡创新高。6月11日,上海市场出现一笔交易量为29.3万吨的协议转让。在随后的6月12日,上海市场成交19.9万吨,刷新全市线上交易日成交量记录。

  相关专家对记者表示,近来碳排放交易的放量与相关政策的制约因素分不开。要想真正实现碳交易的市场化,目前“范围太窄”的问题有待解决。由于交易范围在单个城市,造成交易量小,企业参与度不足。如果把碳交易扩大到2-3个省份,相对于一个城市单独做或许更能带动碳交易的发展。

劳务中介

拓展

趣味运动会器材